台灣與伊朗加強交流可以有的思考

阿里(Ali)
4 min readMar 5, 2018

--

伊朗這個國家離台灣的「距離」,從各種面向來看都有點遙遠。一方面是地理的因素,一方面是伊朗受到國際制裁、與美國交惡,略為封閉,台灣接觸起來障礙不少。

然而,這不表示伊朗不重要。台灣政府近來鼓吹新南向政策,姑且不論成效如何,主要精神可以說是拓展/轉移台灣的注意力到具有發展潛力的東南亞國家,特別是印度、印尼等國。不過,外交部去年六月開放數國商務人士適用電子簽證的時候,也把伊朗給列了進去,因為考量伊朗為極富潛力之新興市場。另外,貿易協會會長黃志芳在今年年初記者會時,也提到伊朗是重點開發國家。可見我國有把目光放到伊朗上面。

不過台灣要加強與伊朗的關係存在不少挑戰。一來是伊朗受到國際金融制裁,不過這個障礙全世界其他國家在與伊朗貿易時都會遇到,暫且不論;二來是人才不足,了解伊朗與懂當地語言的人屈指可數,雖然這個困境在許多東南亞國家也會遇到。筆者曾在伊朗短暫住過一段時間,拋磚引玉,根據經驗談談有什麼做法。

根據貿易局數據,伊朗與台灣的貿易額約每年13億美元 (2014),台灣從伊朗進口的項目主要為石油,也是台灣入超伊朗的主要原因,佔台灣貿易總額的 0.4%。不過,數據顯示兩邊貿易成長迅猛,2017年9月成長242%。台灣伊朗沒有邦交,兩邊在對方國家也沒有設置任何辦公室 (除了貿協在德黑蘭有據點),交往主要以貿易為主,也有不定期的體育賽事。

台灣從伊朗進口的項目主要為石油,也是台灣入超伊朗的主要原因,佔台灣貿易總額的 0.4%。

筆者私以為台灣與伊朗的關係可以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在1960年代,台灣曾經派駐武官駐紮在德黑蘭,極為不易。當然,畢竟台灣對伊朗的關係最終很大一部分還是取決於貿易熱絡程度,筆者沒有要鼓吹台灣在伊朗發展出超緊密關係,但還是可以做出一點努力。

第一點還是訓練人才 (同理適用於東南亞許多國家),不僅台灣可以鼓勵學生前往伊朗學習波斯語,而且可以開放名額讓伊朗學生來台灣學習中文。伊朗有兩、三所大學開設中文系,也因為與中國緊密的貿易關係,學習中文的伊朗人也不少,筆者見過、會講中文的伊朗人中文都講得極好。儘管對伊朗人來說,到台灣學中文可能比較陌生,台灣政府仍可以做些推廣,包括舒適的環境、沒有牆的網路以及優秀的師資。除了語言以外,伊朗人教育水準高,特別重視科學與工程領域,台灣在這方面與伊朗有許多交流的空間。

不過台灣在語言方面有很大的劣勢,伊朗有許多會講中文的人才 (通常是在中國留學歸國)、台灣除了僑胞之外幾乎沒有流利的波斯語人才,這讓兩國在交往的時候無形中產生巨大的劣勢。據筆者所知,1960年代台灣還與伊朗有邦交的時候,就沒有波斯語人才,文件翻譯是翻譯成英文,再由當地人翻譯成波斯語,反過來也一樣。早年,中國也缺乏波斯語人才,還靠先學習阿富汗達利語 (波斯語的一支) 來了解波斯語,後來中國設立了好幾個波斯語系,成就了今天中國波斯語人才充足的狀況,也是中國佔伊朗30%貿易背後的力量。

因此第二個建議是台灣應該設立一個波斯語系,一個應該就足夠了。理想上是設立在政治大學,與其他幾個中東語言學系 (阿拉伯語跟土耳其語) 在一起。同理,台灣要強化與以色列的關係也需要希伯來語系,不過以色列的事情這篇暫時不討論。波斯語系不只包括波斯語而已,也應該涵蓋整個波斯文化。波斯文化在過去從伊朗到南亞是非常強勢的文化,北印度在被英國統治以前,波斯語是出人頭地必學的語言。在政治上,與伊朗相關的政治經濟問題,也是今天中東區域研究相當重要的一塊。

第三,台灣可以考慮在德黑蘭設置辦事處。據筆者所知外交部過去有此打算,但後來沒有成功。伊朗人要辦理台灣簽證得透過我國在杜拜或者土耳其的辦事處,台灣人則是得到香港辦理,極為不便。透過官方力量、設立辦事處是一種長期投資,雖然不能保證成效,但與伊朗政府建立長期良善的關係卻不可少。日本、韓國在伊朗的投資極為驚人,特別是後者,三星與LG產品在伊朗攻城掠地,德黑蘭不少大型廣告看板都是三星,如果沒有官方在背後支撐,很難想像可以走到這一步。

總的來說,台灣與伊朗的關係,可能無法緊密的像是東南亞國家與台灣般,但是仍值得花時間經營。而波斯文明/伊朗文化博大精深,台灣了解伊朗,除了買石油跟賣電子產品以外,值得更多的接觸。

原刊載於:https://ladopost.com/newsDetail2.php?ntId=16&nId=969

*更正:據朋友熱心指出,前外交大使定中明會說波斯語。

--

--

阿里(Ali)
阿里(Ali)

Written by 阿里(Ali)

Web3 產業 BD @matterslab, founder @talkpersia, base in Taipei.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