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打誤撞當了小主管一年,是時候應該值得來「覆盤」一下。在過去一年當中,除了在公司當中學習當一個菜鳥主管,也剛好報名商業思維學院,學習了一些主管技巧,現學現賣,當然也直接犯錯。
很幸運的一年下來還沒被炒魷魚,團隊也順利運作至今。希望這裡可以分享一些菜鳥小主管的經驗,給大家參考,如果有什麼建議或想法,非常歡迎留言告訴我。
首先個人所處的產業是新聞業,是一個大約40人左右的小公司,我所帶領的部門有三個同事,加上六個左右的工讀生,因此加起來大概是一個不到十人的小團隊。在組織架構上我的頭上有總編,算是直屬上司,以及每週固定董事長會召開內部會議瞭解各部門狀況。
新聞業的績效主要是用流量來衡量的,因為沒有紙本是純網路,主要的衡量工具是GA。而公司收入(應該)都是來自於廣告,因此團隊主要負責的對象就是老闆,而非像是訂閱制那樣要為直接面對讀者。
以下呢,就覆盤一些「錯誤與經驗」。
- 一進公司應該先停看聽
這個應該是主管的法則第一條,剛進公司應該什麼都不做先了解狀況。確實在剛進去前也告誡自己應該先了解狀況,不過還是會是犯下「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禁忌,希望能儘早推動自己在面試時所提出的「弘大計畫」,當待上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這些計畫有可能之前推動過但都沒有成功,或者是為何從來沒有被提出過的理由。
舉一個例子,原本希望可以讓團隊從line轉換到slack平台,因為我希望讓line作為私人用途存在。當我提出之後顯然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同事沒有一個聽過slack。而且,在新聞業內高度跟政治圈掛鉤,整個生態圈都是以LINE在協作(想想每個政府單位都用LINE群組在溝通),如果只有自己組自己用一個特別的協作軟體,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除了slack,我還推動過Trello,後來連自己都懶得用。最後成功推動成功的是另外一個很基本的工具:google Keep,我在上面記錄每天的稿件,還有一些稿件規劃等紀錄並分享給同事。這是一年以來唯一推動成功的生產力工具改變。
2. 與主管「對齊」
在商業學院的課程當中,強調一定要跟上司對齊,了解上司究竟想要是什麼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只是基層員工只要做好交辦的事情就好,但是小主管上下都有人,因此如何把上面的要求轉化成團隊可以做出來的成績就很重要。這又叫做雙向管理。有時候上司交辦的東西不合理,這時候除了向上司反應之外,也要轉化成團隊可以達成的目標任務。
舉個例子,在做某個大型專題的時候,上司希望能做個專門頁面。但之前做專題頁面的IT已經不在,而我也沒有跟設計部門合作過,因此就遭遇到提出第一版企劃遭到打槍的慘劇。
其實除了大型專案外,日常也有許多事項需要對齊,例如一個小交辦事項,多問一句確認細節,避免做完出錯,都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彎道。
3. 決策要果決
決策需要果決,這裡我直接用兩個例子說明。
第一個人事是相當麻煩的一件事情,我們團隊有好幾個工讀生,對於工讀生的表現採取共識決,但我來做出最後決定。有些工讀生是共識不適任,有些則是團隊有分歧,另外找到好的工讀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因此就出現一個工讀生有團隊成員有意見,但我擔憂影響日常工作導致遲遲沒有做決定的情況。儘管同事沒有抱怨,但個人認為這還是相當影響作為主管的信用的。
第二個則是圖庫的問題,有同事希望能更換圖庫的合作廠商。自己事實上第一次接觸圖庫,也只有接觸過現在目前合作的廠商。我採取的作法是找來同事推薦的廠商來試用,但拭用其實也看不出萬一實際更換會不會遭遇到無法預期的問題,畢竟合約一簽下去就是至少一年。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來來回回的跟兩家廠商溝通,甚至一度決定要更換,才發現已經自動續約,必須等到來年才有機會更換。但期間的反覆造成與廠商不必要的溝通成本。
個人認為這也是自己個性上的缺點,在沒有把握的事情上會猶豫許久。切記自己未來不能再次犯下這樣的錯誤。小主管無論事情大小,決定要做了就儘量不要反悔,也不要猶豫不決,如果猶豫,就先表示現在無法決定。
4. 同事需要鼓勵
給他人讚美本來就是一件好事情,然而做為小主管更應該有機會就讚美或鼓勵下屬,因為大多數的人在工作上是需要獲得成就感,而受到上司讚美比受到受到同事讚美更來得受用,也會讓人更高興在這份工作上面。試想,如果自己在一個崗位上面做了老半天主管卻從來不誇讚一句,難道不是件令人鬱悶的事情?
有時候讚美下屬工作表現時,對方表示很高興,自己其實也會很高興的。
5. 對事不對人
有正面就有反面,萬一下屬做錯了怎麼辦?
其實這方面我個人認為是比較沒問題的,重要的就是明確表達哪裡做錯,而且一定要「對事不對人」,以及指出對方錯誤的時候都私下,不要在眾人前面給對方難堪。而且我個人是很少兇人家,應該說做了小主管一年以來從來沒有凶過人。我認為這種負面情緒是最好不要使用。
不過倒是聽過朋友有不好的經驗,例如在會議上被主管罵、或者主管用帶有人身攻擊的方式指責錯誤。這些都相當影響一個人的工作情緒。
6. 定期與同事聊工作表現
很多新創都滿流行定期跟公司職員做定期考核或者聊聊工作狀態,我也希望能帶入到工作團隊當中,不過至今尚未實現,一個原因是我執行力沒有跟上,另外一個原因是我任職的公司完全沒有這個傳統。我突然提出要跟同事做定期聊聊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我希望在接下來一年時間能實現這個計畫。
在同事當中,有人是剛畢業加入,有些則是已經在這個公司工作一段時間,我反而是空降。
7. 主管究竟是什麼?
最後回到一個核心問題,究竟什麼是主管,是主(lead)還是管(manage)。我想回歸到商業思維學院裡面所說的,先是主才是管,首先要領導,再來才是管理。
覆盤過去一年自己的表現,我個人認為管的方面還是比較多一些,倒也不是真的管,而是處理日常團隊運作的事務。而主的方面卻比較少,多數時間花費在讓團隊與組織運作,而非推動團隊朝著願景發展。這多少跟新聞業本質也有些關係,更新日常新聞本身就已經耗費不少時間,要開發新的業務並沒有自己原本想像中的容易。
最後,期許做小主管的第二年能記取第一年的錯誤,希望明年還有機會做第二次覆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