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投資績效回顧

--

山頂好冷

這裡來回顧2021年的投資績效,其實自己活到30歲初頭才真正開始投資,之前的錢都出國花掉了(這兩年就完全沒得出國)。因此2021年也是我加入韭菜行列的元年,以下就是第一年的成績。

台股:6.16%

美股:11%

幣圈:-8%

#台股

自己嚴格來說是在去年底加入台股,基本上以0050為主,搭配一些台積電鴻海個股,也有上船衝浪一下後下船。實際上到下半年之後就很少碰,放著自己跑。0050今年績效大約是24%,我因為是分批投入的,實際績效就沒有年初直接一筆投入來得高。整體而言台股就是追求穩定報酬。而台股整體佔投資比例約50%。

#美股

大概在三月底的時候正式入金美股賬戶,不過一開始還很小心翼翼,一直都不敢直接歐印,而是看盤勢東買一點西買一點,也導致自己一開始都買很少(幾乎都是一股,這讓我後面懊悔沒有多買一些)。覺得自己才入坑第一年,因此在操作上都小心翼翼,也相對保守,另外也是抱持著學習的心態在操作。

運氣比較好的決定是600以下的特斯拉,NVDA儘管750才上車,但拆股後還一直噴,也成為手上表現最佳的部位。另外大盤市值ETF大概配置20%壓底,算是保守穩健成長部位。

做過最錯誤的跟著蒙格抄底BABA,想不到黨的鐵拳打到深不見底,最後認賠一些出掉。第二錯誤是買了NFLX,抱了沒幾週就賣掉結果魷魚遊戲上線價格直上,後來只好認錯買回。對於這種成長股買了就該看長期,不該太快改變策略。第三個是旅遊ETF AWAY,三月看好疫苗打好打滿旅遊業可以復甦,結果Omicron又來,逐漸變成虧損最多的部位,但覺得旅遊業有一天一定會回來,而且賣ETF比較沒道理,因此就一直卡死在那邊。

其他方面AAPL本來佔一成配置但後來覺得蘋果都不動減少一半,另外在黑色星期五那天花大概一千美金刷了一排各種生活用品糧食股,好玩也分散一下過度集中在科技股的狀況。

#幣圈

到了10月底左右的時候,開始正式進入幣圈,實際上2019年自己就有虛擬貨幣,但那是當Maicoin5註冊送的100塊台幣等值比特幣,過了兩年現在變成1000塊。只能怨恨自己早知道註冊順便歐印(?

會開始認真接觸幣圈其實是NFT的關係(加上美股滿倉沒得玩了),在註冊小狐狸錢包被空投免費NFT之後,覺得幣圈跟自己之前認識的已經完全不同了,因此開始大量接觸資訊,接著註冊一系列的錢包與交易所,也開始一個一個認識不同的幣、生態系、Defi等。看得自己都想加入區塊鏈產業。資產方面主要以比特幣跟以太幣為主,買的價格大概在比特幣近五萬,以太幣近四千那邊,因此12月底一個大回調,整個加密資產虧損8%,所幸配置很少,大幣也比較穩定,不太擔心。

剩下一部分小錢則是玩玩Defi功能,像是流動性挖礦、質押。因為投的錢很少,也沒賺多少錢,比較像是到遊樂場把每個設施都試玩一遍的感覺。整體而言學習遠多於賺錢

最好的一次操作是買了一些狗狗幣等馬斯克發推文,結果馬斯克不久之後宣布明年測試可以用狗狗幣購買部分特斯拉產品,狗狗幣直接To the moon漲30%,趕快高點出掉,賺了一頓午餐錢。

#心得

在這一年投資韭菜經歷當中,整體算是小賺一些,謹記巴菲特的金律:投資的守則就是不要賠錢。總體而言個人覺得最難的是「紀律」與「心態」。紀律就是如果擬定了策略,就應該好好執行,而不是三心二意。心態則是落入不少人容易犯下的追高低賣,例如特斯拉直衝1200的時候就追高了一次,結果拖累報酬率到現在。幣圈也很容易犯下這種錯誤。

最後展望明年,台股應該繼續放著,如果有大跌會考慮加碼。美股繼續觀望看看明年升息之後的狀況,不過也需要準備好一筆錢之後才會匯款。明年更多時間應該會放在幣圈,目前還在思考策略,但個人也不是24小時無時無刻盯盤的人,應該還是會採取交易頻率不高的策略。時間要花更多時間在學習區塊鏈知識,以及運動和與朋友。

一點韭菜第一年的經驗,這邊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在新的一年有所成長。

--

--

阿里(Ali)
阿里(Ali)

Written by 阿里(Ali)

Web3 產業 BD @matterslab, founder @talkpersia, base in Taipei.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