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動盪背後的因素

統一30年不垮也難?

中亞國家哈薩克靠近裡海的產油小鎮扎瑙津(Zhanaozen)的在2022年1月2日周日爆發抗議後,隨即抗議蔓延全國,數千萬人上街反對政府。截至6日,當局陸續把緊急狀態擴及全國,並且請求俄羅斯主導的安全組織CSTO派出維和部隊協助維持秩序。

這次抗議是哈薩克數十年以來最大抗議,非常不尋常,這個向來平靜穩定的國家為何陷入動盪,這場抗議起因為何?作為抗議起因的能源漲價問題,背景比單純漲價來得更複雜。

抗議起因與電力問題

這次抗議的起因是政府刪減油氣補貼,造成用於交通工具的液化石油氣(LPG)價格大漲近兩倍,從原本一升50–60坦吉(約3台幣)暴漲到120坦吉(約6台幣)。哈薩克政府稱漲價是因為高漲的需求與供給減少。

《德國之聲》指出,抗議的初始地扎瑙津實際上在十年前也爆發一次石油產業工人罷工,當時當局強烈鎮壓導致數十名工人死亡,之後僅有2011抗議低薪年和2019年抗議選舉兩次相對規模較小的抗議。

然而哈薩克缺乏能源令人有點費解,根據《國際能源機構》報告,哈薩克是全球石化能源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在2018年是全球煤碳第九大生產國、原油產量第17大,天然氣第24大。哈薩克所生產的能源超過自身兩倍需求。

這樣的「能源大國」又怎麼會陷入能源危機?《自由歐洲電台》一篇報導指出幾個問題,第一個是哈薩克人口的快速成長,第二則是哈薩克國內90%採用水力和熱力發電廠(thermal power plants )來發電,但2021年的乾旱導致發電量不足。除此之外,中國在2021年年中嚴厲打擊虛擬貨幣挖礦,導致大量礦場出逃到電費低廉的中亞國家,其中哈薩克就承接不少中國礦工,虛擬貨幣挖礦需要用到大量的電力,也讓哈薩克國內用電承擔更多壓力,此次抗議也讓哈薩克的虛擬貨幣運算大跌。

除了依賴水力發電外,哈薩克多數的電廠都源自於蘇聯時代,超過30年以上的年齡,輸送管線也相當過時,估算大約有15%的電力會在輸送當中損失。亞洲開發銀行在2016報告指出,哈薩克70%以上的電力設施需要翻修更新。

因此,哈薩克在2021年10月就斷電過一次,哈薩克政府當時還請求俄羅斯協助供電。哈薩克除了尋求外國貸款來整修這些電廠外,也開始擬定興建核電廠的計畫。

長年執政者垮台?

儘管這次抗議表面上是抗議能源價格飆漲,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威權體制令民眾感到厭煩,民眾呼喊的口號很快地就從原本批判能源漲價,變成要求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離開。

哈薩克是在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在獨立之前,納扎爾巴耶夫就擔任哈薩克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最高領導人,獨立之後持續以總統身分掌權,直到2019年民眾抗議之下,納扎爾巴耶夫才辭職,但他依然擔任國家安全會議主席,轉而在幕後控制哈薩克政局。

在納扎爾巴耶夫掌權期間,哈薩克從來沒有舉行過一次公平自由的選舉,哈薩克的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以「拚經濟」為口號,開放私人企業但又牢牢控制國會和關鍵產業,成功吸引西方資金投入到哈薩克的能源產業當中,透過賺取的財富讓甫走出蕭條困頓蘇聯體制的哈薩克人民感到生活條件改善,因此相對不那麼介意政治。

在1997年到2019年新冠肺炎以前,哈薩克經濟成長都有4%以上左右的水準,甚至在2010–2011兩年超過7%。這也讓納扎爾巴耶夫有威權統治的底氣。在他任內,哈薩克把首都從最大城市阿拉木圖遷移到北方的努爾蘇丹(NurSultan),這是以納扎爾巴耶夫的名字命名。

中國與俄羅斯都曾讚揚納扎爾巴耶夫的領導力,不過納扎爾巴耶夫也遭受到國際人權組織強烈的批評,包括侵犯人權、壓制異議、打壓新聞媒體、貪腐藏匿數千萬美元資金。哈薩克人權律師Bota Jardemalie批評,納扎爾巴耶夫後來逐漸接管一個又一個的產業,從銀行、建築到電信,哈薩克是由納扎爾巴耶夫個人和他親信所控制。

《半島電視台》指出,近年來,納扎爾巴耶夫更加限縮個人自由和公民權利,加大逮捕政治異見者跟反對者,恢復任意逮捕以及試圖利用國際刑警組織來追捕那些流亡海外人士。在《自由之家》的年度評比當中,哈薩克僅拿到總分100的23分,屬於「不自由」的國家。《自由之家》批評哈薩克政府掌控媒體、打壓反對黨、貪腐情形廣泛,而且在疫情爆發後,更進一步利用來限制網路與社交媒體的使用。

2019年之後,納扎爾巴耶夫以健康因素卸任總統,交棒給托卡葉夫(Kassym-Jomart Tokayev),他曾擔任哈薩克總理、參議院議長,儘管外界認為他只是納扎爾巴耶夫的「代理人」。根據哈薩克2007的修憲,納扎爾巴耶夫後的總統都有5年任期的限制。

抗議爆發之後,托卡葉夫儘管譴責抗議民眾暴動的行為是恐怖主義,也指責有人故意煽動,他表示會採取強烈行動來鎮壓抗議,5日簽署命令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但他也罕見做出內閣總辭,接管納扎爾巴耶夫所控制的國家安全會議,試圖安撫民意。這麼做有沒有效還有待觀察,但這是哈薩克人近十幾年來展現對政權不滿的抗議,無論結局如何,,納扎爾巴耶夫恐怕更難地像過去掌控國家。

中俄大麻煩

哈薩克的地緣位置讓周遭各方都有插手的可能,哈薩克國土龐大,人口1800多萬,北靠俄羅斯,東邊有中國,西側遠端有共同是突厥人的土耳其,而哈薩克人多數是信仰伊斯蘭的穆斯林。在這幾股勢力當中,又以鄰居的中俄最為關鍵。

作為前蘇聯加盟國,哈薩克的動亂有相當大的意義,中亞諸國脫離蘇聯之後幾乎都是領導人連任持續掌權,納扎爾巴耶夫(跟塔吉克總統)是僅存還從蘇聯以來就統治國家的領導人。

對於俄羅斯來說,納扎爾巴耶夫顯然走上白俄羅斯的後塵,因為長達數十年掌權讓民眾心生不滿,國內開始動盪,在普京「默默支持」下,白俄羅斯的長年獨裁者盧卡申科至今手握大權,數個月以來的抗議未能成功推翻他。不過,這也顯示俄羅斯兩大「穩定可靠」的盟友紛紛出事。2015年俄羅斯曾拉著白俄羅斯與哈薩克組成歐亞關稅聯盟(Eurasian Customs Union),隨後納入亞美尼亞、吉爾吉斯等國,對於過去蘇聯輝煌念茲在茲的普京而言,這是鞏固俄羅斯的勢力範圍。

目前俄羅斯對於哈薩克的局是採取跟當初對待白俄羅動亂類似的態度,呼籲雙方對話。普京肯定傾向支持長年老朋友納扎爾巴耶夫,但又不希望被當地民眾所痛恨,儘管哈薩克已經請求俄羅斯主導的CSTO派出維和部隊維持秩序,不過只要不是俄羅斯親自派兵,應該不至於讓民怨轉移到俄羅斯上。

對於中國來說,目前中國外交部僅表示這是哈薩克內政,希望哈薩克局是盡快穩定下來,尚未進一步表態。然而中國與哈薩克的關係並不簡單,一方面哈薩克是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的重點國家,一方面哈薩克國內一直因為同屬突厥裔的新疆人在中國遭到打壓,因而長年都有抗議中國的聲音。

在一帶一路方面,習近平正是在2013年造訪哈薩克時,首次提出一帶一路的計畫。法國記者所著《全球只剩北京標準時間》一書中提到,中國出發的貨運火車穿過哈薩克的霍爾果斯可以只花14天就到達西歐,比船運快三倍,運費也更為低廉。除了貨運方面,哈薩克大量提供中國礦產據估計中國用50億美元取得哈薩克8%的礦區開採權,中國也跟哈薩克購買裡海生產的石油,直接運到新疆地區。而由於中美貿易站,中國更加加倍購買哈薩克的天然氣,中國也在哈薩克投資管線等基礎設施。

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曾說「中國和哈薩克是永遠的朋友」,《美國之音》報導稱,哈薩克也同時也被認為是中亞最反中情緒最強烈的國家,原因正是中國在新疆對少數維吾爾穆斯林做出各種侵犯的政策。哈薩克人與維吾爾都是突厥人,雙方語言文化種族相近,除此之外還有蘇聯時代的反中國宣傳有關。

長年以來,哈薩克國內經常有批評中國的抗議活動。規模最大的一次是2016年,抗議哈薩克政府出租土地給中國人,2020年,托卡葉夫出訪北京前夕也爆發反中抗議,要求哈薩克不應該一直尋求中國貸款與投資。在2021年3月,哈薩克全國多個城市又爆發抗議,反對中國在哈薩克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以前譴責中國在新疆侵犯人權的各種行為。

在哈薩克最大城市阿拉木圖的中國領事館前面,也總是可以見到抗議中國的民眾。根據《人權觀察》報告,一些維吾爾族人和哈薩克裔人逃難到哈薩克,但哈薩克政府對這個議題態度曖昧,僅歡迎新疆的哈薩克裔人。2021年九月,哈薩克當局禁止一名俄羅斯裔美國研究員入境,因為他在當地研究新疆人權議題,他建立新疆受害者資料庫,紀錄了24000名受害者。

隨著哈薩克陷入動盪,這讓中俄兩國在中亞的利益陷入極大的挑戰,至少這讓全球的目光暫時從烏克蘭與台海移開,轉到中俄之間這片草原國家上。

--

--

阿里(Ali)

Web3 產業 BD @matterslab, founder @talkpersia, base in Taipei.